攝影并撰文/張 進 解西朋 徐星星 趙吉壘 特約記者 劉明松
清明時節(jié),細雨霏霏。在火箭軍某部軍營,兩名烈士的親屬手捧烈士遺物緩步走來,給一場跨越時空的“尋親”之旅畫上了句號。
今年3月初,一個來自遠方的陌生電話,讓四川達州王勇一家人心中掀起波瀾。對方跟他說,自己是一名軍人,要向他核實烈士親屬信息。
打電話的人叫張濤,是火箭軍某部汽車營司訓隊指導員,他口中的烈士是王勇的四哥王軍。1980年4月8日,戰(zhàn)士王軍在執(zhí)行任務(wù)中不幸身負重傷,經(jīng)搶救無效犧牲,被評為革命烈士。
核對完信息后,張濤告訴王勇,今年清明節(jié)前,部隊將舉行祭奠英烈活動,邀請烈士親屬參加。這個邀請打破了王勇家中的平靜,也解開了他多年的一個心結(jié)。
據(jù)王勇回憶,王軍犧牲時,自己才7歲,只記得當時父親與三伯去部隊取回了哥哥的遺物。此后不久,母親就因病離世。父親獨自一人撫養(yǎng)5個孩子,再未抽出時間前去祭掃。轉(zhuǎn)眼40余年過去,老人對王軍安葬地的記憶越發(fā)模糊,而王勇也沒打聽到哥哥生前所在部隊的地址。去年5月,老人帶著未了的心愿離世。臨終前,他專門交代幾個孩子,一定要找到王軍的墓地。
老人并不知道,這么多年來,王軍生前所在部隊官兵一直沒有忘記犧牲的戰(zhàn)友。一次,在烈士陵園祭奠王軍時,他們從陵園管理員口中得知,從來沒見到王軍的親屬前來祭掃。于是,該部便安排專人展開“尋親”活動,這便有了本文開頭的一幕。
烈士親屬和官兵在烈士陵園深情緬懷英烈。
烈士親屬和官兵追思烈士事跡。
與王軍烈士親屬同時參加祭奠活動的,還有另一名烈士彭敬貴的親屬。彭敬貴是該部原汽車營司訓隊戰(zhàn)士,1986年在執(zhí)行某任務(wù)過程中,為搶救戰(zhàn)友英勇犧牲,被評為革命烈士、追記二等功。
彭敬貴烈士犧牲后,他的家人將他的骨灰?guī)Щ乩霞野苍帷?nbsp;
后來,司訓隊多次移防整編,番號幾經(jīng)變換,加之彭敬貴的父母相繼離世,部隊官兵便與烈士親屬失去了聯(lián)系。
那年,在整理封存的史料時,官兵發(fā)現(xiàn)了彭敬貴烈士的信息,但史料對烈士安葬地沒有記載。由此,另一場“尋親”之旅也拉開了序幕。
由于彭敬貴烈士祖籍所在地行政區(qū)劃發(fā)生變化,該部官兵經(jīng)過輾轉(zhuǎn)聯(lián)系、多方查證,最終在陜西省漢中市南鄭區(qū)人武部和當?shù)赝艘圮娙耸聞?wù)局的幫助下,找到了彭敬貴的弟弟彭生。
彭生眼含淚花告訴筆者,為了繼承哥哥遺志,他已將自己的獨子彭凇斌送進了軍營。此次參加祭奠活動,彭凇斌專門請假陪同父親前往。出發(fā)前,彭生把哥哥的遺物收拾好,打算捐給部隊。
烈士親屬前往墓地祭奠親人。
乘車去往營區(qū)的路上,彭敬貴烈士的弟弟彭生(右)神情凝重。
烈士遺物捐贈儀式開始了。官兵們整齊列隊,該部領(lǐng)導高聲呼點烈士英名——
“王軍!”“到!”“彭敬貴!”“到!”
全體官兵齊聲應(yīng)答,聲震云霄。此情此景,讓烈士親屬們淚濕眼眶。
“沒想到,犧牲40余年的哥哥,能夠以這種方式留在軍營?!蓖跤聞忧榈卣f,“我相信,這些遺物將和他的精神一起,一代代傳承下去?!?nbsp;
遺物無言,英雄不朽。
烈士親屬與官兵進行交流。
禮兵莊嚴護送烈士遺物。
親屬在王軍烈士墓前深情緬懷。
烈士遺物捐贈儀式上,烈士親屬將烈士遺物捐贈給部隊。
儀式結(jié)束后,王勇與家人前往烈士陵園,祭掃王軍烈士墓。久別“重逢”,今朝“相見”,縱有千言萬語,也難解心中思念。王勇捧起一把王軍墓前的泥土,用紅布包起來,他要將它帶回老家,撒在父母墳前。
“祖國不會忘記!人民不會忘記!官兵不會忘記!”“尋親”之旅結(jié)束了,但該部借機開展的“學英烈話傳統(tǒng)、學英雄擔使命”討論活動仍在繼續(xù)。官兵紛紛表示,一定會傳承好英烈精神,跑好屬于自己的接力棒,刻苦工作訓練、聚力精武強能,為強軍事業(yè)貢獻智慧和力量。
編輯/肖 曄